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制度研究

发挥人大监督主导作用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发表日期:2012-06-12

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黄华平

 

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课题。在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近年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公共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供给不足,使得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很不相协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其职能和作用决定了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结合天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就如何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谈谈一些认识。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一些做法

 

近年来,天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强化监督、固本强基,致力于推动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促进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一)突出民生,夯实社会管理群众基础。关注民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天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不断加强监督,有效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如通过组织调研组对区属医院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和素质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和使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开展情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研究并进行跟踪监督,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针对“农转居”人员参保存在的问题,组织天河区的市人大代表草拟议案、建议,促使有关部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理顺社保征缴管理机制,实现了“农转居”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全覆盖”的目标。同时,利用广州举办亚运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推动各项民生重点工程的建设。如组织人大代表视察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创新城市管理,激发社会管理活力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激发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天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强化城市管理的监督,综合采取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多种形式,促使政府加快推进河涌整治、雨污分流、道路升级改造和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对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如针对珠江新城的交通、饮食等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和执法检查,促使政府不断优化完善管理服务和投资环境,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在常委会的监督下,天河中央商务区管委会迅速组建专业执法队伍开展了常态巡逻管理,城区形象大为提升,为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广州实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华丽转身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强化社区建设,构筑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基础。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为夯实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基础,天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开展代表专题调研等方式,结合天河区辖内住宅小区多、外来人口多和单元型社区多的区域特色,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为基层社区在完善居民自治、试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提供指导。在常委会的监督下,政府正积极研究在部分街道增设社区居委会和增加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编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事项转移委托工作,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发展多元化社区服务,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目前,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工作和创建幸福社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五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已逐步形成,幸福社区建设也正深入开展,逐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坚持法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制度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管理与创新的重点、难点在于实现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天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结合区域特点,在致力于推动社会管理法治化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对贯彻实施《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等进行了检查,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和建议,督促区政府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二是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推进民主法治建设。通过每年听取区政府依法行政专项工作报告,积极开展法治先进区(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营造民主法治环境。督促区政府加快转变行政职能,改善社会管理与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三是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常委会领导亲自参与大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五)突出主体,充分发挥代表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作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人大代表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天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通过设立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室,定期或不定期接访群众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参加专项监督、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活动,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如通过加强跟踪督办代表提出的关于创新珠江新城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天河公园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央商务区所在区域社区建设的建议等,促使政府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不断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扩大代表参与度,保障代表知情权,充分发挥代表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人大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几点体会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社会建设、法治化建设等方面需充分发挥监督主导作用,不遗余力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一)围绕民生科学选题,加强对社会建设的监督。社会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搞好社会管理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社会管理的源头。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都是群众最直接的、最现实的、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社会管理才会有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民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源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紧扣民生这个主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社会建设的主要切入点,选择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监督的议题,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才能提高监督实效,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二)坚持依法治理,努力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推进社会建设与管理法治化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保证。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就是最大的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在法治框架内完成的社会管理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正确把握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监督主导作用,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法治化。

(三)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也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管理创新应更加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独特优势,发挥其重要职能。要紧紧依靠人大代表这个主体,通过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