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车陂街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万,流动人口8.3万,于今年1月6日挂牌成立人大车陂街道工委,负责联系辖区选举产生的区人大代表10名和市人大代表3名。半年多来,该街作为市人大街道工委建设的试点单位,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在全市首创“一网三平台”体系,在自身建设、平台搭建、作用发挥等方面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手段服务代表、服务选民的新路子。
一、创新推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该街紧紧围绕市、区人大工作指示和天河区委《关于设立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强化了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一是四级组织“全覆盖”。严格落实人大街道工委领导班子、组织架构和经费保障,在设置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基础上增设“2站10点”(即在居民较为集中的2个社区成立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居民较为分散的10个社区成立联络点),形成“人大街道工委-办公室-联络站-联络点”四级组织架构,使人大工作深入社区、贴近选民、走近群众。二是网格模式“全覆盖”。将人大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按照辖区10名区人大代表对应区域划分为10个网格,每网格设置2名联络员,联络员负责联系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收集社情民意和民生共性问题;选民也可通过联络员向代表反映问题和建议,形成选民与代表双向互动联系的局面。三是学习培训“全覆盖”。围绕街道工作实际和经济社会形势,通过“请进来”集中学习培训、“走出去”参观考察、座谈讨论剖析优秀议案、新老代表履职经验交流等形式,组织代表学习人大工作相关法规、制度汇编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八项规定”、“庸懒散奢”治理、“幸福社区”创建方案等内容。同时,认真抓好工委委员、办公室人员、社区联络站(点)人员的学习培训,把增长才干、提升能力贯穿工作始终。
二、智慧引领,着力优化工作手段
针对人大代表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该街注重将工作开展与“智慧街道”建设相结合,实现人大工作的智慧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一是用信息化设施服务代表选民。在人大代表工作室配备智能一体机、点对点视频系统、多点触控电脑,建设多功能会议室并配置一系列高端智能设备和移动终端,为人大代表召开会议、开展活动、手写记录以及接访选民提供便利,使街道人大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二是用智慧体系优化工作手段。初步建成具有街道特色的人大车陂网,即“一网”,设有视频对话、代表交流、选民建议、评价打分、接访预约和法制宣传等10方面内容,并开发该网的手机客户端,实现代表异地参加活动、手机提交议案、即时交流沟通等功能,使人大工作从“纸上”走到“网上”,突破人大工作手段单一、时间空间限制等“瓶颈”。三是用智慧平台提升工作效率。形成人大工作“三平台”,结合工委办公室、2站10点等实体工作平台,建设以网上议案、“网络接访”、“手机上的联组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履职智能平台,以服务热线、网络投诉、网上预约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联络平台,以网上选民评价、代表答复、问题解决进度反馈和例会、联席会、协调会“三会”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督办回应平台,实现工作平台虚拟与实体的有机结合,确保人大工作智慧高效。
三、服务为先,着力发挥代表作用
该街注重从规范制度、优化流程的角度提升代表选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大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社区建设中的参与率与贡献率。一是率先规范制度。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具体指导,在建立健全人大街道工委工作职责、联系代表、接待选民等17项“规定”制度的基础上,创新了委员议事、代表履职、激励考核、社区联络等6项特色工作制度,一揽子规章制度涉及到人大车陂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区人大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予以推广。二是全面优化流程。按照人大代表的产生途径、权限范围做到与日常信访工作有区别、有统筹,对社情民意和民生共性问题,定期召开委员会议统一进行分析讨论和分类筛选,并按照问题解决途径形成“直线三步法”(需上级协调处理的问题)、“双向六步法”(本级协调处理的问题)等分类处理办法,按照“快速、规范、有程序”的原则做到对代表意见建议“处理不过夜”。三是大力提升效能。针对车陂地区地域广、服务对象复杂的情况,该街在组织代表接访下访、考察调研上下工夫,成立半年来先后组织开展6次人大代表联组活动、各类普法宣传8场次;接访选民58人次、受理反映事项53件,办结率100%,在服务代表履职、强化民主法治、推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杨旭波 (作者单位:天河区人大常委会车陂街道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