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制度研究

广纳社情民意 密切联系群众——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基层代表联络机构建设情况介绍

发表日期:2014-07-25


熊永光 赖斌

 

 

 

      人大工作的根基在群众、活力在代表,抓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就抓住了人大工作的根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就基层人大而言,街道、社区人大工作机构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的主平台,是人大代表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前线,是人大工作“接地气、连民心、聚能量”的融合点。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以街道、社区人大工作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建章立制有规范、依法履职有保障、联系选民有新招、代表活动有新意”的“四有”工作新格局,受到全国人大和广东省、广州市人大的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动态》专刊介绍了天河区工作经验。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天河区的主要做法:

      一、“五落实”夯实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新基础


      2012年9月,中共广州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人大工作的意见》,提出在街道设立人大工作委员会,作为区县级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天河区委、区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迅速组织贯彻实施,以“搭建平台”为抓手,以“建立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目标,提出了“创造人大工作天河特色”的总要求。同年12月,天河区21个街道全部成立了人大街道工委,设有主任1名,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专职副主任1名,享受街道副职(副处级)待遇,排名在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之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之前;2013年5月,天河区人大常委会率全市之先,密集出台了指导和规范街道工委、社区联络站日常工作的17项规章制度;同年8月,天河区在各街道分片区成立40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其中林和街道人大代表第一联络站被喻为“广州第一站”。社区联络站设站长1名、由人大代表兼任;副站长1至2名,由社区居委会专干担任,全面推进全国和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进社区密切联系选民群众工作。天河区人大常委会着眼于代表联系选民群众工作的规范有序、创新发展,切实增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保障力度,始终注重抓好“五个落实”:


      一是抓制度落实。2013年1月,天河区委召开全区人大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人大工作的意见》、《关于设立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下发全区各单位贯彻执行;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群众)制度等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指导街道工委和社区联络站规范有序开展工作。二是抓机构和场地落实。全区21个街道工委相继设立了人大街道工委办公室,并在街道积极支持下配置了专用办公场所;全区40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也在相应街道社区设立了专门场所,或在社区居委会划出代表活动专区,以满足代表日常履职所需。三是抓人员落实。先后任命了21名人大街道工委主任、21名专职副主任和83名工委委员,以每年7万元的标准为每个街道聘用专职工作人员,便于各项工作迅速铺开。专门召开街道书记会议,明确要求将21名专职副主任兼任或分管的行政性及其他事务剥离,牢固树立主业意识,保证从事人大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专职专用。四是抓培训落实。先后分两批组织21名专职副主任赴杭州、上海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组织专职副主任及工作人员前往深圳全国人大干部培训基地专题培训;2013年以来,共组织三批共500余人次的全区人大代表及专职工作人员集中培训。及时把各街道工委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有效办法加以总结归纳,并将其模块化,形成相对固定的操作规程供各街道工委参考借鉴。定期召开现场会,以训带学,由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街道介绍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各街道工委平衡发展。天河区人大常委会联络工委还专门编写了培训教材,不定期到各街道工委开展培训,通过“大小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五是抓经费落实。为切实保障人大街道工委和社区联络站工作的开展,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与区政府及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协调,专门制定了人大街道工委及社区联络站工作经费标准(包括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和经费管理制度,列入街道部门预算,实行专项核算,确保专款专用。每个街道工委年度预算经费不少于37万元。有了充足的经费保障,人大街道工委就较少受到物质条件掣肘,就能游刃有余地、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二、“两结合”找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着力点
     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各街道工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千方百计促进人大代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着力推动解决群众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推进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中,天河区人大常委会找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着力点,努力推动“两个结合”:


      一是推动人大街道工委工作与街道党工委工作相结合。人大街道工委的职能作用,在于“两个协助”:协助区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协助街道党工委开展工作。既要贯彻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执行相关决议决定;又要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履行职责,推动街道党工委有关决策的落实。在实践中,作为人大街道工委主任的各街道党工委书记,都十分注重发挥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注意理顺街道党工委、人大工委、办事处三者的关系,高度重视发挥人大街道工委的作用,将人大街道工委工作与街道党工委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支持人大街道工委参与到街道中心工作中去。需要人大街道工委推动的工作,及时给人大街道工委下“订单”、交任务。人大街道工委则主动发挥职能作用,根据不同“订单”需求,充分调动代表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完成,为推动辖内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推动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工作与社区居委会工作相结合。街道社区居委会数量多、覆盖面广,基本上与社区同时存在,具有更加密切联系居民群众的先天优势,社区居委会汇聚民生热点难题更多、通达社情民意更快。各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在开展工作中,主动将联络站工作融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当中,以社区居委会为信息源,广泛搜集需要借助人大代表力量推动解决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以“出门寻找订单”的形式取代被动接访,找到“订单任务”后,街道工委经过梳理汇总,着力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商请代表结合自身专长或工作优势“包干到户”,街道工委积极予以协助,在推动解决问题的同时,力促代表各施其才、各尽所能,在履职实践中,不断激发其履职热情、提升履职水平。


      三、“三载体”开辟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新阵地
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围绕辖内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事项,着力开辟人大代表在社区联系选民群众的“新阵地”,探索建立“一网一函一平台”,创新打造代表联系选民、联系社区、服务群众的三大新载体:


      “一网”即以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为核心,打造代表网格化联系选民制度。各街道按地理界限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片区,分别设立1至3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将本联组的区人大代表以及联系本联组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合理地安排在社区联络站。目前,共有279名区人大代表、55名市人大代表、13名省人大代表、3名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区40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开展工作,每月15日定期安排代表到社区接待选民群众,零距离听取选民的意见建议,并借鉴片警制度逐步探索代表定点联系社区办法,确保选民能方便地联系代表。


      “一函”即制作统一规范的群众意见建议转办函。为规范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群众所收集的意见建议的转办、督办流程,增强推动解决群众诉求的力度,区人大常委会在征询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统一的群众意见建议转办函。对于人大代表在接待选民群众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属于街道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分别由人大代表和街道工委专职副主任、主任加具意见后,转由街道办事处处理;对于直接转办有难度或超出街道职权范围的事项,则统一转交区人大有关工作机构,经审核后,再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转区政府办公室,由区政府办公室统一转请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并请承办单位自收文之日起三个月内书面答复区人大街道工委并反馈给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同时抄送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共收到街道工委转交的意见建议30余件,经审核,向区政府办公室转办23件,除6件正在办理外,其余17件均已办理答复完毕。


      “一平台”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代表智慧履职、密切联系群众网络平台。为提升人大街道工委工作信息化水平,2013年7月,天河区人大常委会着手开发建设代表议案建议管理系统和人大代表智慧履职平台系统,着力构建代表联系群众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目前,两个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代表议案建议已实现电子化交办、转办和督办。代表智慧履职平台系统在吸收了部分街道工委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包含社情民意收集、代表活动管理、群众评价反馈、代表履职统计、代表学习教育和代表履职手机微信客户端等几大工作模块,并全面铺开运作。该系统的一大亮点是,将代表履职活动的全过程向选民群众公开,选民群众可以在线反向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此外,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实现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高效组织,社情民意的广泛收集,代表活动的分类统计;可以实现代表之间、代表与选民之间、社区联络站、人大街道工委与人大代表之间和区人大常委会与社区联络站、人大街道工委之间的互动交流等。通过上述网络平台建设,将有力提升区、街、社区联络站三级人大工作的规范化、效能化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代表活动的组织服务质量,更好地促进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四、“五个一”凸显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新特色


      人大街道工委和社区联络站都是基层人大的新生事物,运行之后的实际效果如何、这一新生事物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关键的仍然应当归结到代表工作能否借助这一平台得到拓展和创新。在市、区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天河区各人大街道工委积极有为,不断探索代表活动的新路子,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代表活动,主要表现在“五个一”:


      一是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代表集中学习培训。各街道工委注重把提高代表素质、增强代表履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培训形式除联组集中学习、代表自主学习外,部分街道如天园、员村街道工委还联合结对,共同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在培训中促进街道工委和代表之间的沟通交流。培训内容也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注重实效,如车陂街道工委专门邀请香港议员畅谈人大代表与议员履职的异同,大大开阔了代表视野。


      二是每个代表每年至少要跟踪督办一件代表议案建议。街道工委负责收集整理本联组代表提出的或涉及本街道事项的代表议案建议,在闭会期间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跟踪督办议案建议办理进展,促请承办单位更加重视,加快办理,及时答复代表。去年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59件议案建议,除个别受客观条件限制外,基本都得到了切实有效办理,代表的满意率也达到95%以上。部分街道工委如棠下、石牌等,在督办代表议案建议过程中,还应代表要求组织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请有关机关负责人亲自到场说明情况,回答代表提问。


      三是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自主选题调研。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了《代表自主选题调研工作实施办法》,由街道工委提供专门经费,支持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专长、社会需要或行业特点,自主选题、自主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后提交区人大常委会,为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提供决策参考。如长兴街地处“火龙凤”生态休闲带核心建设区,街道工委发挥植物园、土壤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代表力量,组织了对全区园林绿化建设的专题调研,为绿化改造工作提出专业性意见和建议。


      四是每年组织一批代表履职报告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代表履职报告制度》,要求各街道工委每年组织三分之一的代表向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听取选民意见,并现场回答选民的提问。履职报告后还要进行满意度测评,由选民对代表报告的履职情况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结果作为区人大考察代表履职情况和推荐连任的重要依据。选民对代表的意见,由街道工委整理后书面反馈给代表本人,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五是每年至少走访一遍人大代表。各街道工委都制定了年度走访人大代表的工作方案,到代表工作单位走访,了解代表工作、生活、履职情况以及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听取代表对街道工委、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汇总梳理代表在履职过程中收集到的亟待解决的社情民意等。棠下街道工委还建立走访代表档案,详细记录代表反映的各种问题,定期回复,协助代表所在单位共同解决。


      一年来,人大街道工委和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共组织代表开展各类活动500多人次,人大代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接待选民群众350多人次,收集到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200余条,在闭会期间共酝酿提出代表建议30多件,促进解决了150多项民生实事,其中有相当部分的问题还是积压多年、久拖未决的“硬骨头”。在街道工委和社区联络站的有效组织调动下,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不断高涨,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大幅提高。人大代表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的作用在推动解决点滴民生小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天河区人大街道工委和社区联络站建设的实践证明,人大街道工委的设立,为基层人大代表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搭建了新平台,有效发挥了基层人大工作机构接地气、密切联系群众,连民心、倾听百姓呼声,聚能量、广纳社情民意的桥梁纽带作用,填补了区县级人大监督工作的“断层”和“空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健全工作制度,全面加强街道工委和社区联络站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智慧履职平台,创新代表活动方式,进一步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全力推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再上新台阶。